,题意太广,不像之前春冬有具体的形象。
这难度亦可想而知了。
萧思舒和古不疑皆脸色一肃,低头沉吟起来。
台下一片安静,所有人也思绪如潮,想着该如何写,才能应了此题出来。
红尘人世,可写,但若写的不好,便空洞而无价值了。
可是诗词本就风月,如何能不空洞呢?
还是古不疑急智,思考片刻,遂抬首笑道:“倒有一儿戏之作,难登大雅,吟诵出来,诸位权当一乐。”
但见他抬首高声吟道:
“万木春归茶一盏,余生夏后梦半帘。
何来宿酒迎尘世,此处情深有不甘。
深闺有心初尝醒,暖莺初闻枕上弦。
天若有情天亦老,不笑鸳鸯不慕仙。”
古不疑吟诵这诗之后,忽的缓缓一笑道:“此诗名,《余生》。”
他这首诗吟毕,台下已然切切私语起来。
无他,这首诗和方才他所做的诗完全相反的立意。方才激昂向上,这首却隐隐有了些许的不争之意。
大多数人还是知道他上一首诗的意思,更知道萧思舒那句话原因何在。
以为是古不疑听进去了萧思舒的规劝,故意以此诗告知他不争之意,否则何来不慕仙之言呢?
倒是萧元彻和刘端皆听出了此诗的言外之意,两人的表情各不相同。
诗前半段,似乎对如今乱世红尘心有不甘,故而有“何来宿酒迎尘世,此处情深有不甘。”
以酒麻木,虽有心入世,但无力改变,心有不甘。
只是萧元彻心中暗想,他这不满到底是因为谁?这是对我不满,或者是对这乱世不满的?
换句话说,若不是我,他估计便不会宿酒尘世,只心不甘了吧!
若这只是猜测,那也算萧元彻多疑了。
可是后面,初尝、初闻又指的什么呢?莫不是在劝谏天子,以这个所谓龙煌诗会为契机,试图改变,初试天下人心,是否心向大晋?
若如此做了,他便会“不笑鸳鸯不慕仙。”全力投效不成?
萧元彻面沉如水,看向古不疑的眼神已然带了三分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