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东府军将士们也都做好了准备,只要一声令下,便会依令行事。
只是,在李徽看来,徐州参与此事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司马道子还没有被逼到绝路上,他还没有主动的迫切的来向自己求助。
徐州一旦参与此事,必须要起到一睡定音的作用。雪中送炭,方显珍贵,方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所以,上下人等虽然极为重视此事,但徐州总体的态势依旧是观望,引而不发,等待最佳的入场时机。
五月底,夏收季节开始的时候。李徽依旧是亲自领衔,亲自布置。外界的纷扰再厉害,这件事始终是重中之重。
今年夏收,李徽重点关注的是北徐州数郡的夏粮收成如何。那干系到北徐州四郡新落户的百姓能否自给自足。去年和前年两年时间,都需要调拨粮食赈济他们,今年李徽希望他们能够实现基本自足。
以夏粮为主的北徐州必须保证自足,这些百姓也必须要自足。
去年冬天,分发了上干头牲口和大量农具之后,李徽希望他们不要让自己失望。如果花了两年时间的休养生息和赈济,北徐州各郡还不能实现粮食自足的话,那么便不是自己的政策问题,而是北徐州落户的百姓生产积极性的问题了。
百姓需要照顾,但李徽不会去永远照顾一帮懒虫,一帮扶不上墙的烂泥。到时候便需要甄别对待,收紧他们分配的土地资源了。当然,李徽不可能让他们饿死,但土地这种稀缺资源不能浪费在懒鬼手里。不努力耕种,那便去做苦力,做帮工。活命的方法很多,只是休想再有宽松的助农政策的扶持了。
这或许有些残酷,但是李徽最怕的便是徐州滋生一群懒鬼,一群巨婴。享受着好的政策,享受着徐州上下营造的安全环境和生产资源,却心安理得,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赈济是应该的,照顾是必须的。这种人是必须要用现实来教训他们的。
好消息是,北徐州四郡的许多土地并非私有。北徐州被收回之后,大量的荒芜的土地都被李徽收归官有,其后分配给了逃难落户的百姓。所以,对于这样的土地,徐州官署拥有绝对的分配权。李徽并非刻意这么做,也不是想要搞什么土地改革,只是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这种做法,事后才发现,这其实便是另外一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