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更需要其他方向打开局面。北边青州临海郡方向虽然暂时没有消息,但是对方派出了十万大军进攻临海郡,周澈的压力必定极大。靠着青州方向发力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以周澈的老成,也大概率不会出太大的岔子。临海新城自己去视察过,无论城防规模还是地理位置都是易守难攻的。只要周澈顶住压力,将对方拒之于临海城之西,拖住他们便可。
正因如此,临沂方面必须取得进展,进行突破。之前的胜利固然令人振奋,但还远远不够。
眼下慕容垂的十几万大军已经兵临山口,旦夕便至,压力巨大。对方在山口扎营,并不急于进攻,显然是明白自己火器的威力巨大,并不想用蛮力攻城。但这么耗着,临沂倒是没什么,就怕临海和彭城顶不住。上下一旦溃败一处,则战线会全面陷入被动。
目前来看,对方绕过临沂城的可能性不大。临沂城所在的位置极为重要,扼守了东进的通道。对方是一定要拿下临沂城的,否则他们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入。
原因其实很简单,对方需要一个前进的支点。蒙阴算是一处支点,但是距离徐州腹地遥远。拿下临沂,控制沂水和祊河两条水道的交叉口,各种物资粮草便可畅通抵达。且临沂城池规模和城防都不小,适合作为前进的支点。华县费县等县城是不成的,城池薄弱,一旦囤积大量粮草物资,很容易成为目标。且没有空间驻扎大量的兵马保护。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作战大多需要占领城池,而不是绕行的原因之一。大多数河道和可供车马通行的道路都通向城池,山野之中或可兵马跋涉而行,但粮食补给物资补给是完全无法供应的。
想清楚了这一点,便也说明对方虽然在二十里外扎营不进是有蹊跷的。他们必定是要攻临沂的,除非他们愿意耗着,等待其他路的突破。但若是十几万大军这么耗着,对慕容垂又有什么好处?已经快到仲秋季节了,耗个一两个月便要入冬了,对方的压力比自己大,自己又怕他何来?
为了搞清楚对方的意图,李徽决定亲自抵近观察敌情。
秋雨连绵的午后,李徽率数十骑从北城出城,绕行祊河之北,从沂蒙山余脉进入山口北部。穿行茂密的林木之后,抵达一座小山的山顶。这里的位置距离在山口内平坦地带扎营的敌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