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而这数十艘战船显然远远不够,远远不能达到压制对方水军的目的。对方的水军可是有着几百艘战船的实力的,缺的还很多很多。
除非再用时间来弥补这一切,再等个一年半载,继续打造战船。或许时间的累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累积建造更多的战船训练更多的水军,但是,司马道子怎能等得及。越是拖延,西北桓玄盘踞的根基便越深,西北各州和朝廷便更是离心离德。而且,桓玄也没闲着,他也在大力建造战船,训练水军,招兵买马。时间上对双方都是公平的,而对方水军的更高,更难追上。
另外,对方已经拥有了火器。去年冬天,在寻阳的将领禀报了一件事,引起了司马道子的高度注意。那便是桓玄任命的豫章太守一个叫刘裕的,跑去寻阳城见刘牢之,展示了火器的威力恐吓刘牢之。虽然刘牢之并没有受其恐吓,将其痛骂一顿赶走了,但是这件事禀报给司马道子之后,引起了司马道子的惶恐。如果对方真的拥有大规模的火器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讨伐之战必将危机重重。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困难和危机,让司马道子寝食难安,不得安生。本来司马道子准备开春便开始西进讨伐桓玄,但是不得不一拖再拖,一直拖延了下来。眼见已经快七月了,半年都过去了,司马道子怎能不心急如焚。
鉴于这种情形,司马道子写来了这封信。严格来说,这是一封求助的信。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先是吹捧了一番李徽,赞扬他戍守大晋东北之地,击败燕国南侵图谋,功勋卓著,朝廷上下尽皆赞颂。朝廷正在商议,如何对李徽进行褒奖云云。
高帽子之后,便是一番感情攻势,谈及之前朝廷对李徽的恩遇,历数自己和李徽交往,如何的推心置腹,如何的为李徽着想,驳回了多少对李徽的攻讦等等。
然后便将当前的局势说了一遍,表示朝廷已经尽全力去解决桓玄逆贼造反的问题,但是实在是力不从心。又说桓玄不剿灭,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一旦大晋社稷覆灭,所有人都要被桓玄吃干抹净,徐州也难自保云云。
最后,司马道子列出了他此次来信的真实目的,那便是:借兵、借船、借粮、借装备。甚至狮子大开口的提出了借火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