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粮草物资船只源源不断的经由邗沟运往姑塾和京城江浦码头,前前后后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当最后一批物资离开淮河大码头之后,李荣率领的三万大军也已经从广陵抵达历阳,正式进驻江北三郡。
虽然任命了朱超石为彭城太守,朱龄石为广陵太守,派这两兄弟率军一万接替李荣在彭城广陵的防务。但是鉴于彭城的位置重要,肩负着徐州西北方向对燕国和中原之地的战略支点的重责,李徽还是决定亲自前往视察一番,以安民心。
其实,彭城原本就是徐州的治所。只是之前徐州被分割成南北之地,广陵又独立于外,这才不得不移镇于淮阴。在收复彭城之后,许多人都提议移镇彭城,回到旧治所。因为彭城无论在战略位置,还是在城池规模坚固程度上,都是更适合作为徐州治所镇军所在之处的。
但李徽考虑到诸多因素,没有同意这么做。淮阴作为治所,已经经营十余年。如今淮阴城无论规模和繁华程度都已经超过了饱经战火的彭城。
淮阴城从不到五万人口的郡城,到如今已经人口三十万,城池规模扩大三倍。周边各种军民作坊,码头桥梁,水陆道路设施都已经极为完善。城池之中更是已经商业发达,繁华欣荣。
城防方面经过几次扩建和加固,已经形成了一道外廓,粮道城墙,南北内城,周边军营校场拱卫的格局。各类火炮炮台近百门,安置于要冲之地,城防已经颇为坚固了。
更重要的是,作为徐州中心的象征,人心归于此。人们已经习惯以淮阴代指李徽势力。此刻移镇彭城,必然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骚动和巨大的损失,对整体局势不利。
其实之前彭城之所以作为战略要地,成为镇军治所,很大原因是因为交通原因。一旦北方之族入侵,彭城可就近屯兵供给粮食物资,支援边镇兵马作战。依靠邗沟和睢水的水路运输系统,可以顺畅的将物资粮草运抵彭城,分发各处。
但现在,淮阴周边的交通四通八达,水陆运输系统已经全部建设开通。特别是淮河大码头建设完成之后,联通淮河南北的通道贯通,对于北徐州各地的支援已经极为便捷。陆路,两纵两横的驰道系统也贯穿各地,县域通畅,运输的车马驿站系统也建立起来之后,粮食物资的支援完全不必担心。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