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漆黑,沉沉的江面上波涛汹涌,江风甚急。
借着猛烈的西北风,桓谦率领水军从石城水域顺流而下,直扑下游。
桓谦站在一艘高大重楼战船的甲板上层,腰杆笔直,神情肃然。寒冷的风吹在身上,钻入盔甲之中,令人全身冰冷如入冰窖。船上的兵士都有些难以忍受,但桓谦似乎根本不在乎这严寒。
众所周知,荆州水军才是荆州军的精锐主力,这一点毋庸置疑。此前数次同各方激战,无不是水军破敌,打开局面,带动步骑兵赢得大胜。桓谦率领的水军,在作战技能和装备水平上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早年间,桓谦随伯父桓豁镇守荆州,便跟着堂兄桓石民统帅水军。当年西征巴蜀之时,诸军皆败,唯有桓石民的水军一路攻入巴蜀之地,势如破竹。后因局势不利,这被迫撤军。
从那时起,桓谦便意识到荆州水军的强大。借助大江之利,西上东进进退自如,横扫一切水上之敌。桓玄起兵之后,桓谦自然成为了水军不二选的统帅。在江州,为桓玄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水军。
如今的桓谦,在荆州军中的地位颇高。虽其兄桓嗣为步骑兵领军,手中兵马比水军多了数倍,但是论重要性,早已不及桓谦的水军。桓谦为桓玄所倚重,已经是桓氏子弟之中地位最高的一个。
此番兵进石城,面临东府军在枞阳县的拦截,桓谦的态度一直是明确的,那便是攻破敌之防线,击溃东府军。桓谦相信,以其五万水军,可旦夕破敌,根本无需犹豫。
但桓玄和军师卞范之有另外的打算,特别是军师卞范之亲自找桓谦谈话,言明此番东进的目的是要入主京城。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件大事来安排。同李徽作战,并不在计划之内。司马道子尚有十五万兵马屯守京城内外,若同李徽死战,损耗太大的话,将遭遇变数,坏了大事。
桓谦不是个固执的人,其实他和其他荆州集团权力中心的众人心里都明白,桓玄此次进京是要做什么。那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大伯父到死都没完成的心愿,或许便在此次完成。所以桓谦当即表态,一切听从桓玄和军师的安排。
在众将领之中,桓谦反倒是最早理解并执行意图的一个。
此番终于要进攻了,桓谦挑选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