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确如他所想的一样。
陆时羡拿到的项目指标原本是属于燕大的某位助理教授。
听闻自己申请的项目被否了,顿时火冒三丈。
闹到了校项目处之后,知道有徐院士的影子后才偃旗息鼓。
听说后来又欢天喜地的走了,也不知道达成了什么协议。
但陆时羡已经不太关心了。
燕京大学,项目办办公室。
“彭老师,这下东西应该都齐全了吧?补助资金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到账?”陆时羡将手里一大盒子东子递交给他。
这些天他一直在为项目落实到位跑手续。
因为陆时羡博士在读,暂时达不到在读研究生不得申请当年燕京市青年基金项目的具体要求。
但好在这个制度存在一个后门,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且符合其他所有规定条件的学生,经过导师同意可以通过其依托单位申请。
因此燕京科学基金会那边又需要他提供导师的推荐信。
这还不算完,燕京市青年基金会又需要他提供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于是陆时羡又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找过来,证明自己有相关经历,符合补助条件。
这位彭老师名叫彭志,对陆时羡的态度一直不错。
他接过盒子,一边检查有无遗漏,一边解释道:“陆同学,我这边一直在努力和燕京青年基金会的人对接,这是他们那边的硬性条件,我也没办法。”
陆时羡自然不会傻到心里有什么说什么,倒是表现的很理解:“没事儿,走流程嘛!我懂得!”
彭志从盒子里取出准备好的材料,除了本科及硕士学位证和毕业证之外,再就是各种期刊的复印本。
他随便打开一本,突然发现似乎这期刊名字似乎有点熟悉。
《cell》、《cell》、《cell》、《nature cell biology》、《cheistry biology》
彭志既不会科研也不管教学,他是专门负责管理燕大科研项目的专职老师。
但作为科研相关从业人员,这些期刊的意义他还是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