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儒学的本质上这里,朱庚重新给儒学下了个定义,即凡是致力于推进全社会仁义水平的,就是儒学。
以目的论统一儒学才能把儒学从理学、心学等掺杂个人修行的东西中解脱出来。个人品行的修行只是儒学内化到个人的一个方面,而全社会的仁义水平才是儒学的终极追求。
传统对仁义的定义往往陷入虚言当中,是因为只从个人内心角度讲仁义的贡献。但从结果上,一旦有人贡献了仁义,那必然有其他人享受了仁义的好处。
如果全社会都没享受到仁义的好处,那口口声声“仁义”的人自然是假大空了。
因而,结合逻辑学的可验证视角看,全面的仁义既包括个人对仁义的贡献也包括个人对仁义的享受。
如果从社会对仁义的享受这个结果来验证儒学,谁真谁伪,谁忠谁奸,不是一目了然吗?
可验证性,会使得儒学不再是一个人内心的修行,也使得不同人的儒学相互可比,不再是文人相轻的内耗。
可验证性,最根本上使得儒学士子能够动用各种方法完善仁义,从验证结果寻找问题与解决方法,从而不断循环完善仁义,其保证了儒学的进步性与科学性。
所以,今日参与讨论的人虽少,但科学儒学却由此但是,从此以后儒学也必然翻开新的篇章。
----
到了可验证性,这里势必要回答如何验证仁义。至于如何验证,则是刘君墨统一负责的内容,也由刘君墨负责讲解。
每个时代人们需要享受的事情不同。远古时代,可能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到秦汉以后,百姓追求的也不过是衣食无忧。
因而,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择按照普通自由白身月收入对个人月标准消耗主粮大米与布匹消费的覆盖系数来确定。一个城市按人口规模的千分之五分层统计。标准开销为一月60斤米与6尺布的当地价格。
所谓的分层就是目前粗略包括衙门行走的白身,就是吃公家饭,却没有官员活血胥吏编制的人。也包括城市的小商贩,商铺掌柜,秀才以下的读书人,以及各类长短工劳力。最后按照人口占比加权平均来确定一个城市的仁指数。
举个例子,比如仁指数为1表示这个城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