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笔钱财入库周喻感觉自己在朝中的声音好像也更响亮了不少,君臣之间也是越来越和睦,当然这也和周喻只给户部派了五分之一的银子其他的全部送入了内库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户部银子刚到手上立刻就派出去了大半部分,其中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将会送往水患地区进行救灾,以工代赈的去处理那边的问题。
其实很多事情只要有银子什么都能做,这第一批一百五十万两银子送过去也能让那边治水的官员轻松很多。
然后又是一批百万两的长城关卡修复费用,这些钱在户部看来同样也是第一批,不过没关系如今大明有钱给的起户部批复得也是相当爽快。
再就是两百万两九边重镇的重建,两百万两塞进去也只是一时的以后肯定还会安排更多的钱扩大九边重镇以防御北方的威胁。
接着是兵部,吏部,工部等等都在问户部要钱,差不多两千万两银子短短几天户部自己就只剩下了五百多万两,最可怜的还是礼部只要走了十万雪花银。
但是各方面派出去的银子包括兵部在内,很多钱转了一圈就去到了工部的手里,工部最终成为了这次分钱的最大赢家也是最忙的。
修复长城绕不开工部,九边重镇的重建也绕不开工部,治理水患修建堤坝还是绕不开工部,就算是兵部需要武器也不能完全绕开工部。
可现在工部又根本绕不开周喻,工部虽有尚书但也得听周喻的,所以转了一圈最终这钱其实也是转到了周喻这里由他安排的人来掌握用度,钱肯定是需要全部用出去才行的,而工部也是周喻唯一一个彻底插手进去的部门,建立的皇家工坊更是如今工部的指路明灯,甚至也还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泥瓦匠随时可以上阵开工。
这批泥瓦匠的第一个正式的任务也就是修复长城了,水泥也会在这个时代真正的被展现出来。
另外,周喻还额外批复了银子继续扩大炼钢厂,又单独批了一笔银子给工部转移和扩大生产,逐步的将京城中工部的各种工坊给挪到其他的地方去。
皇家工坊和医药坊,甚至如今还在海边出差的王山也给送去了一批银子,锦衣卫和东厂也都拿到了大笔的银钱。
其他的则是该赏的赏该赐的赐,比如襄王就足足从周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