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的很,其实这也算是官场的一个规则了,纷纷上前和魏广德寒暄后才各自散去。
随后几日,魏广德恢复到往常的生活,每日按时上下值,同时,来自宣大的好消息也逐渐传来。
最早的好消息是来自宣府,报告俺答部在攻破长城进逼至长安所后,鞑子的进攻势头就被遏制住了。
紧随而来的就是大同巡抚李文进和大同总兵刘汉上报捷报,第二日到京城的奏疏,更是很详尽的把这次明军出塞和返回途中两场大战的过程进行了汇报。
至此,朝廷对大同战事才算彻底放心。
虽然战事并未结束,俺答部仍然占据龙门卫下面多个长城关隘滞留在关内,但是朝廷的注意力显然已经被从关心战事转移到大同军是如何在野战中击败俺答部上来了。
之前,大家都只是好奇,大同军凭什么击败的俺答部。
锦衣卫提供的最早情报中提出了安银堡这个地名,所以不少人想当然认为明军是据堡坚守,重创鞑子攻城主力,甚至可能打死打伤鞑子首领,才成功逼退俺答部追兵。
但是当大同详细战报送抵京师后,官员们才惊讶的发现,大同军居然是野战制胜。
明军在野战中击败占据优势的俺答部,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甚至比官员们知道大同军打了打胜仗还要让人难以接受。
就是难以接受。
一直以来,蒙古骑兵的攻击力都是明军的噩梦,自土木堡之后,明军在野战中就鲜有获胜的战绩。
当年大将军朱寿指挥的应州大捷倒是有一次野战,那次到底是战胜还是战败也不好说,但是整体战略上,明军应该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毕竟应州之战后,蒙古人二十多年不敢突入大明,也就是在边堡附近转转而不敢深入。
其他衙门的人也只是吃惊,而到了兵部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对战报中的过程进行了复盘,其中两个亮点引起他们的关注。
第一就是明军参战部队的火器集中度非常高,虽然战报中说参战明军有马步军七千人,但实际上真正参战的只有俞大猷率领的三千人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隆万盛世】【】
而就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