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谨身三座核心殿宇、连同其他一些附属建筑,都在一次大雷击引发的火灾中被全部焚毁,作为朝廷的门面自然需要全盘恢复,但这项举国瞩目的工程却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
为尽快重建三大殿,朝廷和工部诏令天下能工巧匠齐集京师,为重修皇城三大殿献计献策。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徐杲从扬州来到京城。
其实木质建筑本身并不难建,但是这次三大殿的重建却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那就是大木料不足,根本无法恢复往昔的恢弘大气。
不得已,徐杲拿出看家本事,尽量节约大料用于屋顶大梁,而立柱等则使用小一些的木料,以积木为柱之法解决。
这次,当着全天下能工巧匠的面完成了新三大殿的设计和建造,让他挣足了脸面,也在工部官员面前挣到了“大匠”头衔。
在工部的官员,即便是有品级的如雷礼面前,也要称呼他为徐大匠。
而本以为三大殿工程完工,他就可以离京回扬州,没想到却又被工部派人送到了内阁,在徐阁老面前接受了尽快重建永寿宫的差事。
三大殿这样的工程都能做,重建永寿宫自然不在话下。
了解了永寿宫的规模,他就已经知道只用三大殿剩余的木料大概就能重建完成,就算有差也是不多,工部应该在京城能够轻易坚决材料难题,又不是非要取自大山深处成了年份的大料。
徐大匠,自然永寿宫重建飞快,仅两个多月就顺利完工。
工部官员都检查过了,没想到今日还来,甚至连皇帝都亲自来了。
之后,嘉靖皇帝就把徐杲叫到身边,一边在永寿宫里转悠,一边询问徐杲是如何修建的永寿宫,徐阶、雷礼还有黄锦都只能跟在徐杲之后。
到这个时候,他们也看出来了,这徐杲凭借着这门手艺算是入了嘉靖皇帝的法眼。
没办法,谁叫嘉靖皇帝对玄黄之术如此痴迷,连带着对道家也是格外倾心,时不时就会下旨敕造道观庙阁,自然需要像徐杲这样的专业人才。
嘉靖皇帝在位期间到底修建了多少宫殿和道观,这个还真不好统计,但明朝自迁都北京后,嘉靖皇帝的工程怕也只比永乐帝督造的北京城少,其他的皇帝都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