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胡二人应该是达成了交易的。
若是高拱真的被挤兑走了,内阁剩五人,徐阶和张居正肯定是一派的,其他三人各成一派。
陈以勤肯定向着皇帝,李春芳就是个摆设,处事优柔寡断,只会循规蹈矩,郭朴呢?
有高拱在,郭朴还可以和高拱联合对抗徐阶。
高拱倒台,郭朴大概率也只能夹着尾巴。
好吧,有陈以勤、张居正在内阁,想来自己的日子应该还是很好过的。
魏广德现在也只能这么想了,显然在他内心里不认为高拱能躲得过徐阶的谋划。
此役,高拱必败无疑。
按照陈矩所说,南京的弹劾奏疏隆庆皇帝并未驳回,全部留中,都懒得拿回去让人看了。
如此,倒是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
至于高拱,隆庆皇帝自然不会让他在家里歇着。
第二天就下诏让高拱回内阁当差,好言宽慰,对弹劾之事只字不提。
不过这个时候嘉靖皇帝发引渐近,朝中官员也都被此事吸引,似乎暂时把弹劾之事放下。
书稿交接完毕,校录馆众人也各自分道扬镳,返回各自衙门。
魏广德第一次到吏部报道,紧接着迎接他的就是斋戒。
太常寺已经行文六部及在京各衙门,文武百官宿于本衙门,致斋三日,京城内外禁屠宰至葬毕止,禁音乐至祔庙止。
三日后又是连续两天哭临,魏广德都是随大流,现在还只是开始,之后他这个三品文官还要跟着去永陵。
发引前在京官员全部都要到场,那真是声势浩大,甚至远超大朝会的规模。
十一日启程,十七日到永陵,全部仪式完成已经是二十二日的事了,可以说整个三月有大半个月的时间,朝廷都在围绕世宗肃皇帝下葬运转。
跟着去永陵的,只有朝中五品以上文官和四品以上武官,大部分官员都还是留在京城里,至少还能保证朝廷最基本的运转。
当然,正事也耽误不少。
世宗肃皇帝下葬后,朝廷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终于可以重新回到正轨了。
魏广德这段时间也开始学习吏部的运作模式,对于低品级官员,大多是下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