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的废纸。
政客眼中,只有利益。
现在高拱和张居正只想尽快进行内部改革,不想再被北方威胁干扰他们的计划。
“大同和谈是当初内阁的一致决议,也经过了廷议,你反对有什么用。”
高拱看着暴怒的殷士谵,不屑冷笑道:“而且朝廷历来对于封贡都是如此,给予下属番邦赏赐,哪次不是这样?
对别的藩国可以,对于顺义王就不行了?这是何道理?”
“正甫,你想的是什么,我们其实都清楚,可朝廷当下的情况,消弭北方隐患是当务之急。
江西、南直隶现在都在试行一条鞭法,眼看着已经大成,接下来就要向全国推广,这个时候容不得外力打断。
一条鞭法,实施起来的阻力会有多大你应该明白,何况此法的精髓还在于丈量天下田亩,犁清赋税。
我们内阁在这个时候更应该精诚团结,断不能因为这些许小事就自乱阵脚。”
张居正接着高拱的话就说道。
虽然张居正和高拱也是各怀心思,可在这个问题上,他和高拱的看法一致,自然是站在一起对付殷士谵。
而首辅李春芳此时只是坐在首辅位上,默默的看着三人的争论。
关于此事,内阁已经争论数日,朝野上下也是议论纷纷。
但是因为上次的廷议,这次公开站出来反对的声音出人意料的小了不少。
当然,不是说当初反对的人都改变了立场,而是在这几个月里,那些态度最强硬的科道言官大多被外放出去。
这些自然是高拱的手笔,自然不服他,那就调出京城去。
剩下的那些人,看到这样的光景,自然心里就投鼠忌器。
除了郭乾、朱衡等六部尚书还敢在内阁大声反对外,其他人大多哑火。
即便是侍郎这样的重臣,也不想被调到南京去做尚书。
至于郭乾敢闹,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不满此事。
要知道,大同和议这可是兵部的事儿,内阁横插一手不说,居然还答应优厚的抚赏。
好吧,如果真议和了,这兵部尚书当起来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实在是前后变化太大。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