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隆万盛世 > 1036北宋经济危机(5/6)
化,也就是物价上涨。

    包括李、王安石等在内的一批有识之士,很早就意识到北宋“钱荒”乱象的祸根,本质上源于铜币的面值低于实际价值。

    从这个症结入手,北宋先后进行了多次货币改革,主要进行了两个方向的尝试:一是降低货币的原料价值,二是提高货币的面值。

    北宋朝廷最先想到的办法,就是在铜币的质量上做文章。

    比如在铜币中掺杂其他金属,《宋史》记载,时任三司度支判官的许申曾向朝廷建议,将铁与铜混铸,以减少货币中铜的含量。

    一枚铜钱可用三分铜、六分铁,剩余一分掺杂铅、锡等便宜金属。

    没想到投入生产的时候,才发现这种方法成功率太低,耗时一个多月才造出来一万枚,铸币工人苦不堪言,这种方案也宣告失败。

    后来就是减少小钱的铸造量,改铸相对省料的大钱、铁钱等。

    其实,北宋宰相蔡京对这一思路加以改进,采用黑锡和白锡掺杂在铜液中,制成“夹锡钱”在陕西一带推行。

    但随着蔡京被罢免,这种刚刚流通了两年的新币也被朝廷废除。

    与第一种方法相比,增加货币面值无疑是更加科学有效的法子。

    果然,“折二钱”普及后不久,东南一带的“钱荒”危机终于开始缓解,不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平民百姓,都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

    此后,每当宋廷遇到“钱荒”,都会沿用这一方法,陆续推出了折三钱、折十钱等,直至后来首次发行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比欧洲领先了近三百年。

    虽然交子的出现,在后世人看来是一场变革,很先进的变革,但在当时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钱荒发生前后,因为货币供应量失衡,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一方面,铜钱大量外流,市场流通的铜钱吃紧;另一方面,商品物价飞涨,尤其是徽宗时期爆发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

    以粮价为例,宋神宗熙宁年间米价平均每斗七八十钱,到靖康年间已经达到“斗米二千”,甚至出现“米斗至数十千”的现象。

    “钱荒”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按说货币流通少,物价应该下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