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刚刚发生的默啜攻打拔曳固部落的战争,由于战争规模不大,唐军没有大举出动兵力支援,只是王晙派了小将郝灵荃,带一千精锐骑兵前去支援拔曳固。
默啜先是战胜了拔曳固部落,并安排兵力看管拔曳固部落,自己带着三百多士兵,在回归的途中,在柳林里休息,被颉质略突然袭击杀死了。默啜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没几天,就被阙特勒杀了,最终默棘连继位,成为毗伽可汗。毗伽可汗是以前的左贤王,待人宽厚仁慈,很多降户听说他继位,又纷纷叛逃回突厥了。
朔方节度使,并州长史王晙,看到河曲地区,以及黄河北部的受降城周围,归降而来的突厥人,不管是以前归降的,还是默啜死后归降的,都在蠢蠢欲动,并不安分。所以王晙写了一份长长的奏章。奏章讲道,河曲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受降城等边地,安置的那些突厥降户,根本就不是真心实意地想归顺大唐。他们只不过是在国家混乱,危亡之时选择投奔大唐而已。一旦他们的国家安定了,他们势必要叛乱逃回去。
王晙的奏章还讲道,倘若这些突厥降户获得了军事机密,以及我军防守的薄弱环节,给突厥军队提供情报,一旦突厥南侵之时,我军将会非常被动。假如这些突厥降户给突厥军队提供了情报,又和突厥大军里应外合,那即使韩信,霍去病,卫青这样的名将再世也无力回天。
王晙在奏章中还写道,此时不能与贞观年间比,贞观年间太宗派李靖将军灭了东突厥,那时候突厥人很安定,是因为颉利可汗已经大唐俘虏了,他们没有盼头。而如今毗伽可汗刚继位,他的号召力是很强的,会吸引大量突厥降户叛乱回国。
王晙在这份奏章里提供的解决方案时,在入冬以前,给这些降户一些钱物,把他们安置在内地,在二十年后,他们固有的习性将会改变,将会被内地居民同化。这样为上策,虽目前需要投入一些钱物,但从长远来看,大唐将来得到的是英勇善战的兵士。倘若保持目前的现状,在河曲地区,北部的受降城等边地,增加兵力镇守,也算是中策。倘若保持目前的现状,而不增兵镇守干预,是为下策。王晙在最后写到:“……微臣望陛下三思,重视此事。”
王晙把这份洋洋洒洒的奏章,交给了他最信任的两位飞骑兵,让他们二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