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王昌龄的诗写得也挺好啊,最后一句&39;不破楼兰终不还&39;,太棒了。”
李琦说:“这首诗的作者是王昌龄,他现在还在边塞吗?”
李隆基说:“王昌龄在开元十二年时参军,成为青海湖畔唐蕃边界守卫国土的一名军人。他在边塞从军三年,写了许多脍炙人口鼓舞士气的诗歌。你刚才练习书法写的这首诗,就是他所创作的从军行系列里的一首七言绝句。他从军三年后,于开元十五年回京参加了科举考试,顺利进士及第,现在已经任秘书省校书郎五年了。”
李琦一双明亮的眸子望着父亲的眼睛:“父皇,儿臣从这首诗里感受到了浩瀚无边的青海湖,和高大绵延的雪山壮美,以及守边将士誓死坚守国土家园的豪情壮志。”
李隆基说:“李琦啊,你真让父皇刮目相看啊,才七岁就懂得这首诗所表达的含义了。”
李琦拍拍胸脯说:“我长大了要向王昌龄一样,到边塞去,为大唐戍卫边疆。”
李隆基哈哈笑道:“哈哈,你是皇子,到你长大了,朕起码让你做守卫边疆的一名大元帅。”
武惠妃说:“琦儿,你有立志报国的精神是好的,但也要看未来的发展啊,也许你更适合做文臣呢?”
李隆基说:“惠妃,你可不要给李琦泼冷水啊,朕就喜欢这样有豪言壮语的孩子。”
武惠妃说:“李琦才七岁。李瑁十一岁了,到弱冠之年还有九年。虽然他们很有才能,尤其是李瑁更是才华人品俱佳,但是他们还不急于为陛下您分忧什么。陛下龙体健壮,再过四十年仍能引领大唐维持盛世。到那时候,李瑁才五十有一,李琦才四十有七,正是沉稳干练之时,那时候他们会为陛下您分忧的。”
李琦说:“儿臣担心二哥会因做太子几十年而不高兴。”
真是童言无忌啊,此话一出,气氛一下子尴尬了。李隆基不知道说什么好,但也没有发火。武惠妃忙严厉地对李琦说:“你这孩子,怎么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话来?你以后记住,不准你再讨论关于太子的事!”
李琦忙起身向父皇和母妃行拱手礼:“儿臣知错了,今后不再谈论与太子有关的话题,希望父皇和母妃原谅我这一次。”
李隆基忙说:“朕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