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拉动就业。我们厂生产的工程机械,性能和日本、韩国的差不了多少,但是,价格只有他们的一半多一点。所以,他们试着订了一些回去之后,觉得很好用,就大规模采购了。”
“好事啊。我就想不通,订单多了,怎么会发愁呢”
田琳忍不住插口问道。
“他是想扩大生产规模,现在生产能力跟不上,是吧王总。”
“林秘书就是厉害,一下子就说到点子上了。”
“说吧,有什么困难”
“哎呀,困难可大了。你知道的,林秘书,我们厂现在占地50亩,近300名员工。我接手过来的时候,承诺不让一个人下岗,当时觉得压力很大,这么多工人,怎么养活他们呢现在看来,工人远远不够啊。厂房远远不够,马上要扩大生产,资金周转也不够。”
“哎,哎,哎,打住打住。王总啊,你实说吧,怎么解决我相信,你一定是想到办法了,至少是打好草稿了。直说吧。”
“还是和林秘书说话痛快。你知道,我们厂和纱厂隔壁隔,中间只有一道围墙。现在纱厂压锭,厂里停产。我想利用一下他们的厂房,租也好,买也好,最好是买过来,免得将来麻烦。”
“王老板好大手笔啊。”
“啊呀!见笑见笑。不是我多嘴狂妄,就纱厂目前这个体制,搞不好。比如我们大力机械设备厂,如果还是以前那一套,多半也是关门的多。为什么他们那个思维,还是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反正不管生产多少,国家包销,怎么可能呢。而且花费也无度,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钱。现在我接手了,以销订产,绝不盲目,花每一分钱,我都要核算清楚了。”
林世文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当初在那篇《改制的魔力》文章中,他就作过这样的对比。
以前,厂里只管生产,也不管销路,结果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纱厂也是这样的,纱厂工人拼命生产,国际贸易形势一变,立马濒临绝境。
对于纱厂,市里其实也想改制,但是,由于工人太多,差不多有2000人,大多数都是女工,如何安置他们,成了难题。
也有外商过来商谈的,就因为人员安置谈不拢。
外方接手,肯定要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