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济点吃的好不容易才长大,身体很差,有了武大通后不久便撒手人寰,留下了孤儿寡母。”
赵福生没想到自己让他随便说,他竟然从武大通的出生说起。
好在这一趟行程还很长,时间足够,她暂时没有其他事做,索性便任由武大敬接着往下说。
可能是认为自己的话对赵福生有很大帮助,受到了‘重用’的武大敬热情很高,他提前整理了思路,再说起武大通过往时,竟不再显得话语杂乱无章,反倒很有条理了。
“武大通的老娘独自将他带大,因为年幼的时候他家里穷,他们母子时常饿饭,他娘为了活命,便拉着他四处讨口吃的。”
这样一来,村中许多人便看他不上,一些孩子时常打骂他,往他家扔泥巴、虫鼠等物,也没人与他玩耍。
“那时我们两家沾点亲戚,我爹见他与我年岁差不多,偶尔也背着我娘给他们送点汤食杂物。”
这个年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就这样磕磕绊绊的,时间就过去了。
也是因为这样的成长环境,养成了武大通异常极端的性格。
“他最好吹牛,时常跟人说自己长大要发财,要让他老娘过好生活,将来让看不起他的人给他磕头。”
他也爱出风头,哪儿有热闹往哪儿凑。
人家拿他当乐子,他也不介意,反正只要能出名、让人看到就够了。
可惜到了三十岁时,武大通因为家贫的缘故,仍没有娶上媳妇。
成年后,他性格开始大变,变得内向不多话了,但武大敬与他关系好,双方仍有走动,知道他是对于现状开始心生愤怒。
“他时常不满,抱怨命运不公。”也不再出风头,被人嘲讽时心中有怒,却学会忍气吞声,听到有人嘲讽只是快步走开。
“我那会儿比他小了几岁,但三儿都七岁啦,他却越发深居简出。”说到这里,武大敬顿了片刻,才接着道:
“有一天,他突然神秘的来我家,说是他找了个媳妇。”
听到这里,赵福生不由来了兴趣,问道:
“这媳妇是哪里来的?”
“不知道是哪里找来的婆娘,我猜是拐的,感觉精神不大正常,见人就呜呜的哭。”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