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文华报刊刚刚开业时,给出了夸张的五千一篇稿子的超高稿酬。
结果投稿人数还是寥寥十几人!
而审稿编辑,有没有李星这种娱乐大众的思维能力,都是喜欢辞藻浮华,风花雪月的文章类型。
比如,【今日吾偶观星象有感,念天下苍生之悲惨命运云云】,这一类开篇就给人一众假大空的内容,自然无法让人感同身受,更不用说去深入阅读了。
文华报刊的编辑还是非常给力的,第一期报纸做得跟书一样厚实,内容也是多达上万字。
第一期也是学着奇遇汇,先把一千份报纸赠送出去打热度,然后再增印半价销售。
可文华编辑部预想中的报纸大卖,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情况没出现。
反而是增印的十万份报纸,一份都没卖出去。
他们走到大街上,逛了十几次,终于找到个手拿文化报纸的百姓。
结果凑近一看,报纸上包着油饼!
那老头还骂骂咧咧的说报纸太硬,拿回去引火都嫌麻烦。
几个编辑不死心,又跑去打听观后感。
结果他们旁敲侧击之下才知道,大家都觉得文化报纸毫无看点,而且每一篇都是又臭又长,根本看不进去。
再一问奇遇汇与文华汇对比起来怎么样?
别人直接就打了个破防的比方。
蹲坑时,手里捧着的是奇遇汇,茅坑里丢的是文华汇!
简单来说,跟奇遇汇一比,文华汇只配擦屁股。
那几个编辑瞬间遭受到一万点暴击伤害,连夜辞职回家,从此再也不敢提当报刊编辑一事。
至于文华汇,也在第一期过后就宣告破产,连编辑部都半价转租了出去。
之后,又有不少人相继效仿,但结果都是一样,在奇遇汇强大的娱乐能力下,根本生存不下去。
最多的一家报社【桃花汇】,也就是发行了三期而已。
不是没人买他们的报纸,而是稿费给得太高,门槛设得太低。
只要投稿就给一百仙元丹,过稿就给三千仙元丹!
这种类似捡钱的活计,一下就被人发现了漏洞。
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撰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