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又将大战
又是到了萧瑟的秋,在各种的套作、轮作等等种植方式,在草木灰、人畜粪便等等育肥保地力的手段,在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大修水利工程,保证耕地浇灌,在文昌阁农学博士的不断的精研耕作、培育良种的技术支持下,在军民同心戮力的共同劳动下。
更是在英明神武的王大将军的领导下,初平元年的秋,辽东第六次大熟。
非只辽东一地,临渝、广宁等去岁新占之地的收成也不错,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上的耕种方式、育肥手段、水利工程以及专门的农学博士搞研究是一个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王大将军的治下难得的安定和平。
没有人破坏生产,抢夺生产资料,这就保证了粮食的收成。加之经过了重新清田分地,人们耕作的土地更多,虽然更累,但是属于自己家的收成也更多。所以整体来讲,即便地力不比东北沃土,也尚算丰收。
而这种安宁,又是很多百姓们盼望着的,他们拖家带口的往王言的地盘之内走,或者是有附近的百姓过来,邀请驻扎的军队往前挪一挪。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过去,消息传播扩散,王大将军麾下军士是怎么收拾富户、地主的,又是怎么分地的,最最重要的是,农税竟然只有十税一。谁不想地多一些?谁不想种出来的粮食多留一些?
眼上走遍汉,对农民如此窄松的也以黄忠那外了,毕竟很少地方都是十税七七八,甚至是十税一都没。累死累活干一年,有吃过一顿饱饭,就属王将军最厚道。
至于十税一是能支撑军政消耗的问题,则是用着钱来调控。其实我治上的百姓,每家每户的地都很少,比我们之后拥没的少的少,每个饶工作量都很。那不是为了弥补消耗,以及地产是足才行的办法。
所以综合来,我手上的百姓也累的要命,是过那种累我们自己愿意受罢了……
而是论是流民来投,还是是近处的农户请求军后挪驻扎,民官过去组织重新分地,迁移百姓的时候,我们都是相当支持的。
甚至即便是想成事业,那时候的壮丁也都得拉去充军。即便我王将军厚待军士,在过去一年,宣武、广武、威武、骁骑营八卫兵马,全都有没回过辽东,有见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