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进屋勘验的冲动,站在门口的陈书打开手机的闪光灯,先观察起房门的门锁。
缝隙比较小,卡片应该开不了。
锁芯完整,舌头和口子里都没有强行开锁的痕迹。
作案的估计是熟人,不过也有存在骗开房门的可能性。
嗯,也不排除死者醉酒后,情绪激动下,上吊自杀的可能。
陈书眯着眼睛观察了许久,接着回头瞥了眼走廊尽头天花板角落的,一台正亮着小红灯的摄像头。
直起有些酸疼的后腰,陈书苦笑自己的多余,有摄像头实时拍摄,还整得像侦探一样,多余。
不过科技进步了,从另一方面讲,警察办案的惰性也在他们不知不觉中渐长。
比如这次命案,陈书在看到走廊存在监控摄像头后,下意识的想法就是先调取监控查询。
也就是说,先看监控,后续的侦查工作等看完监控再做决定。
这种手段即是科技侦查的体现,却也同样束缚了侦查员的创造力。
等了半天还没见当地警察赶来,陈书疑惑不已。按照东州的惯例,像这种城市里的案件,不说发生了命案,就是普普通通的群众纠纷,最迟十分钟也该有警察出现了。
可眼下都快过去了半小时,愣是一个警察的影子都见不着,这还是一省首府该有的情景吗?
在心里,情不自禁的对两地警察做了比较,陈书隐隐有了不安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