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打字机排列是按照字母表顺序,许多人打字速度快的飞起,因此打字机常常卡键。
肖尔斯发现这一问题,想了一个歪招,把打字机上的字母顺序给打乱,有效降低了打字速度。
打字机时代的乱序设计延续到电脑时代,从此之后,除了特殊定制,全世界批量生产的键盘顺序都相同,如果键盘是一种生物,字母顺序犹如不会突变的基因序列,代代繁殖传递。
宋河翻页,第二页上半部分,换形式了,浩浩荡荡的字母形成方格。
依旧是小儿科的把戏。
维吉尼亚密码,凯撒密码的升级版。
破译方式也简单,在密码方格表上寻找行列,即便并不知晓整套密码的规则,稍微观察一下常用词的密文形式,也能靠频率逆推出来。
第二页下半部分,依旧是字母形成的表格,但这次字母堆里掺杂进几个数字,犹如混进去的奸细。
宋河咬着手指甲看了半分钟,看明白了,相同数字对应行列,整个表格看似是板板正正的方形表,实则行列是扭曲的。
再看笔记本第三页,共济会密码,幼儿水平,小学生来花上两堂课都能破解。
下方的变式也没有很难,宋河两分钟就搞明白了。
笔记本第四页,宋河看了半天,没能直接看穿,直觉很像恩尼格玛密码。
恩尼格玛密码的难度就陡然拔高了!
二战时期德国情报系统用的密码,有效避免了敌方通过高频常用词破译密码的漏洞。
恩尼格玛密码有专门的密码机,内置机械转子,每按动一下,转子都会随之旋转,敲出不同的字母。
比如情报员按照明文,敲字母a,密码机或许会按照凯撒密码的形式,先咔一下在纸上敲出d。
但纸上敲出d的同时,密码机里的转子也会旋转。
等情报员再次敲下a时,纸上出来的就不是d了,可能会换成g、j、o之类随便什么字母!
德维特只给了明文和密文,也不加任何说明,宋河只能凭猜测试着算。
幸好,上半页的规律十分简单,他很快算出转子的规律。
下半页变式,难了,宋河判断极可能是多重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