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显窘迫地说道:“父皇,儿臣没有冷落她。母妃只是过于关心儿臣,所谓关心则乱,其实儿臣心中有数。”
“你母妃历来性情淡泊,二十年来在朕面前刻意提你的次数寥寥无几。”
李端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有这个心自然极好,然而这世上之事欲速则不达。朕知道你忧心忡忡,唯恐辜负了朕对你的期望,越是如此你越要静心,不必急于求成。”
李宗本沉默片刻。
他抬眼望着天子,伤感又愧疚地说道:“儿臣心里清楚,父皇为了帮儿臣铺路做了很多事,儿臣怎敢让父皇的心血白费?”
李端嘴角微微勾起:“那你说说看,朕究竟做了哪些事?”
这显然是一种很和善的考校。
李宗本想了想,答道:“父皇平定京军叛乱,这是削弱江南门阀的势力,避免将来出现门阀把持朝堂的局面。父皇让陆沉解决完沙州问题之后留在京城,是要借助边军的力量震慑京军,同时也是让京军和边军达成一个平衡。经界法的推行,一方面是继续撬动江南门阀的根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国库充盈。还有现在父皇……父皇所做的谋划,是要一战打痛景军,让他们在几年之内不敢南下,这样就不会威胁到儿臣——”
说到这儿,他已经难以继续,脸上的悲痛显露无疑。
李端欣慰地叹了一声。
李宗本能够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更不必说眼下李宗本的真情流露。
他轻声说道:“太子,朕不知道这个位置对你是助力还是负担,不过朕想告诉你,这个位置不好坐,希望你能够记住这句话。”
李宗本垂首道:“儿臣必定谨记在心。”
“朕现在告诉你,要如何才能坐稳这个位置,并且做出一番功绩。”
“是,请父皇示下。”
李端满怀期许之意,细致又温和地说道:“控权握柄,知人能任,这是你最需要掌握的手段。作为一个皇帝,你不需要事必躬亲,毕竟你将来面对的局面和朕当初的处境不同,你的要更高一些。让每个官员处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握住他们向上或者向下的命运,你就成功了一半。你要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要懂得容忍臣子一些无关底线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