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身长七尺,颀面秀目,气质雅正,又有一副堪称典范的须髯,哪怕是在这拂晓的夜色中,仅仅依靠广场周遭的火把之光,也能彰显出远胜他人的风韵气度。
单看外表的话,钟乘毫无疑问是大齐朝堂上首屈一指的美男子,人到中年依旧清癯,而且增添了几分沉稳厚重。
厉天润若有所指地说道:“其实住得远近和来得早晚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位尚书大人与你不同,他更加注重官员的仪容和风姿。”
钟乘来到二人面前,向厉天润行礼问好,与陆沉点头示意,随即迈着四方步不疾不徐地走到薛南亭身后站定。
便在这时,广场那边又传来一片骚动。
左相驾到。
李道彦的衰老肉眼可见,先帝的离去对于这位老相爷的打击渐渐显露出来,六十五岁的高龄亦是朝中最年长的官员。
故而有一位中年官员搀扶着他前行,便是李道彦的长子,礼部左侍郎李适之。
这一幕父慈子孝的场面自然让很多官员动容,他们毕恭毕敬地让出一条路,站在两旁对李道彦行礼请安。
厉天润低声问道:“你如何看待这位李侍郎?”
陆沉想了想说道:“他素来不显山不露水,在李相的庇佑下走到这个位置不难,但是能维持那么好的官声很不容易,尤其是绝大多数官员并不认为李适之的官位来自李相的提携,能做到这一点尤其不简单。”
厉天润感慨道:“李适之确非池中物。”
两人没有继续聊下去,因为李道彦已经在李适之的搀扶下走到近前。
“拜见李相。”
厉天润当即行礼,面前这位老人值得他如此郑重对待。
李道彦温言道:“郡公何必多礼?”
厉天润笑而不答,他相信对方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李道彦自然明白,随即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沧桑之意:“十年未见,郡公也老了。”
厉天润洒脱地说道:“生老病死乃是人间常理,厉某早已看淡。今日见到老相爷身子骨依旧硬朗,足以称为国朝之幸。”
李道彦笑着摇摇头道:“将死之人罢了。”
宫门缓缓推开的声音传入众人耳中,李道彦便停下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