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派人选择上好的田地。"
牛畜侍候赵烈侯,以仁义劝导他,鼓励他走向王道,赵烈侯欣然同意。第二天,荀欣侍候赵烈侯,拿选拔精干举荐贤良、任命官吏使用能人等语言劝导他。再过两天,徐越侍候时,用节财省用、考察衡量臣下的品德功绩劝导他。他们进劝的道理无不充分允当,赵烈侯很高兴。赵烈侯派使者对公仲连说:"歌唱家的田地暂且停止给予。"
授任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的官职,赐给公仲连两套衣服。折叠去世弟继赵烈侯九年(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因其子太子赵章年幼,故由其弟赵武公(亦称赵武侯)继位。赵武公十三年(公元前387年),赵武公去世,赵国拥立赵章继位,是为赵敬侯。
为政举措赵烈侯在位时期,任用公仲连、牛畜、荀欣、徐越等人,为政待以仁义,约以王道,又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当时中山国的骑兵猛烈攻击赵国,赵烈侯联合魏文侯,打击中山。赵烈侯六年(公元前403年),与韩、魏并立为诸侯。历史评价司马迁《史记》:"烈侯好音"
赵武侯赵武侯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赵烈侯之弟。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周安王十五年(公元前387年)赵武侯薨,国人复立烈侯太子章,是为敬侯。[1]《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烈侯卒,弟武公立。武公十三年卒,赵复立烈侯太子章,
是为敬侯。是岁,魏文侯卒。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邯郸。[2]
赵敬侯(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37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烈侯之子,赵武侯之侄,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75年在位。 公元前386年,将都城从中牟(今河南鹤壁)迁到邯郸,规划成两大区域,宫城区(行政中心)与大北城(商业中心),邯郸迅速繁荣。
此后数年相继对齐、魏、卫、中山等国用兵。公元前376年,与魏、韩二国正式灭掉晋国,瓜分晋国残余领地。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其子赵成侯即位,后葬于赵王陵。人物生平魏击是晋国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