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睿(276年-323年1月3日2
),字景文,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中国东晋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
3
司马睿十五岁袭封琅邪王,在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任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永嘉之乱爆发后,他采纳王导之谋,求取南下发展之机,于永嘉元年(307年)以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职移镇建邺。在王导、王敦兄弟的辅佐下,优礼南北士族,消灭反抗势力,安置流亡,终得在江南立足。晋愍帝被汉赵军俘获后,司马睿自称晋王。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得知晋愍帝死讯,遂即皇帝位,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建都建邺,史称东晋。在东晋建立的过程中,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琅邪王氏家族贡献最大,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司马睿被迫在政治上服从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称为“王与马,共天下”5
。但他不甘心受人摆布,遂重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人,推行以法御下、调整中枢、搜括户口、加强军权举措,企图排斥削弱王氏兄弟,振兴皇权。永昌元年(322年),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邺,杀死戴渊,软禁司马睿。王敦在训诫朝廷君臣后,退回武昌,遥控朝廷。
4
司马睿愤懑不已,最终在忧愤中病逝,享年四十七岁。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建平陵。2
司马睿在高门大族的支持下登上帝位,又与这些大族矛盾重重,始终受制于大族。这一“君弱臣强”的格局影响了整个东晋历史的发展,直至南朝仍有所体现。
人物生平
皇室疏属
司马睿出身于西晋皇族。祖父司马伷为司马懿的庶出之子,在西晋开国后累封琅邪王,在平吴之役中立有大功。其父司马觐袭爵琅邪王。一生无突出事迹。
7
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司马睿生于洛阳。太熙元年(290年)司马觐去世,年仅十五岁的司马睿依例袭琅邪王爵。同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驾崩,继立的晋惠帝司马衷鲁愚迟钝,无力驾驭政局。于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开始了持续十余年的“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