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宽裕了。
但想要将卫星送到36万公里的静止轨道,难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仅轨道高度直接提升了100倍,对轨道计算的难度同样成指数级提升。
同时还要面临更苛刻的通信要求。
别看现在鹰国有自己的电子管计算机,占地面积极大,实际上算力并不高。
可以说,算力甚至还不如菜贩子手里的计算器。
儒雅中年人之所以给出25亿叨乐的预算,实际上是在第一个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做出来的。
也就是说,想要完成第二个目标,需要投资35亿叨乐。
至于电视广播卫星,他的预估过于乐观了。
火箭技术还有迹可循,得国二战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
然后被鹰国和毛熊瓜分了得国的遗产,同样获得相关技术资料。
而和卫星有关的研究,全世界是一片空白。
真正的卫星,不仅要解决功能实现的问题,还要解决在太空中的寿命问题。
如果这两个不解决,哪怕凑合着发射上去了,也无法进行商业化。
因为发射卫星的成本太高了,寿命短、功能弱,商业化的成本太高,没人愿意长期为其买单。
这就是为什么韩朔敢肯定,天道基金承接全球卫星电视广播信号转播,全球媒体都愿意买单。
哪怕比国内贵10倍,依然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上面就是原因。
实际上第一颗电视卫星在前世的1962年就发射了,但能转播的信号频段极为有限。
只有一个信号频段。
而且每次直播的最长时间只有18分钟。
这说明这颗卫星,在无线通信技术上短板明显,在卫星能源供应技术上也不够成熟。
如果全天候转播信号,用一会儿就没电了,就有可能面临报废的困境。
所以真正全天候实现卫星电视广播的卫星,到了90年代初才有。
距离现在足足40年。
而天道基金发射的电视广播卫星系统,比这个时代的更加先进,综合成本更低。
想要花50亿叨乐就做出天道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