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战斗机,价格差不多也要5000万,但战斗机的数量也就几千架。
但几千台仿生机器人,并不能起到本质上的作用。
杨席他们想要构建独立于政府现有体系的监督机构,需要的数量肯定不会低。
哪怕按照每5万人口配置一台,全国也需要12万台。
如果全部购买,需要花费6000亿元。
别说是放在这个年代,哪怕是放在前世,这也不是小钱。
以上配备的数量是按照最低算的,实际上随着经济和社会治理复杂性提升,也许每一两万人口就需要配备一台。
而且仿生机器人购买回去,也不是一劳永逸,同样需要维护和保养。
连人都经常生病,更何况是机器人。
按照每年保养一次,一次支付100万的费用,维护成本每年就需要120亿元。
听到仿生机器人还需要每年花百万元进行养护,两人彻底没有了购买的想法。
别说现在国家财政紧张,哪怕将来宽裕了,想要购买也要慎之又慎。
“那如果租赁,每台一年需要多少钱?”
面对这个问题,韩朔还真没想好,高了肯定不行,推动第三方监督制度,是韩朔希望看到的。
如果因为使用成本太高而终止,对百姓而言是重大的损失。
当然,低了也不行,不只是他个人吃亏,而且这么做,很容易造成社会面的误解。
认为仿生机器人很便宜,就不懂得珍惜。
或者被普通人认为,将来肯定会大规模普及这样的仿生机器人,于是感觉人不重要。
不管是哪种误解,韩朔都不愿意看到。
想了片刻,韩朔说道:“如果你们真要雇佣或租借,那我就按照每年的养护成本算,也就是一年100万元。”
可以说,这个租赁价格和购买价格相比,实在是太低了。
可对两人来说,这样的价格依然很高。
杨席问道:“能不能再便宜一些?”
韩朔摇头道:“不能再低了,每年养护成本是底线,如果连这个都不能保证,那就是彻彻底底亏本了。”
听到价格不能再降低,两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