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 > 第70章 两方来人(2/6)
雎阻碍灭赵,让白起非常不满,“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两人从此产生矛盾,将相失和,为白起之死埋下伏笔。

    问题在于:白起是否计划灭掉赵国,与范雎产生矛盾的原因可不可信?其实,司马迁在描述这一段历史上,存在明显的逻辑问题,而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还原历史本来面貌。

    长平之战中秦国的损失

    战国晚期,关东六国中,能与秦国对抗的唯有赵国,因此击败45万赵军的秦军,不可能没有遭受重大损失。实际上,根据白起说的话来看,赵军战斗力比想象的还要强,秦军损失比想象的还要大。

    从兵力对比来看,赵军兵力为45万,秦军兵力为60万,因此长平之战是白起以多败少。秦军占有兵力优势,损失却非常惨重,白起后来曾对秦昭襄王说“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因此秦军伤亡在30万以上。《白起王翦列传》记载,“括军败,卒四十万人(包括受伤的)降武安君”,因此赵军阵亡大约5万。

    由此可见,秦军损失非常严重,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了,需要休养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另一方面,赵军战斗力至少不逊色于秦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断粮,或者说没有保护好后勤。

    白起一句话道出灭赵难处

    长平之战后第三年,秦昭襄王派遣王陵攻打邯郸,结果损失了4万兵力,于是秦昭襄王准备让白起为将,继续攻打邯郸,但白起却一语道出了灭赵难处,大意如下:

    《白起王翦列传》:“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白起指出了五个问题:首先邯郸位于赵国复地又是坚城,其次韩魏援兵一日可达邯郸,第三诸侯因惧怕秦国而会联合救赵,第四如今秦国伤亡太大急需休养生息,第五邯郸与秦国相距太远(长平战场位于山西高平市,临近秦国),远征作战危险太大。一旦赵国与诸侯内外夹击,必然能击败秦军,因此当前不能攻打赵国。

    作为当时顶尖军事家,白起清楚地知道灭赵的难处,所以婉拒了秦昭襄王,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