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凑在了一起。
宁康长公主先携恭亲王妃婆媳俩,又叫上了丹娘,三家进了一间厢房。
自有僧人上了茶水与清淡可口的素果子,供她们赏用。
宁康长公主赞道:“这里的素斋真是一绝,尤其这玉白核桃糕,尝起来竟不比宫里的差。”
“你是见惯了好的,我就不一样了,横竖没个计较,府里做什么我吃什么,只晓得这素斋好,却不知好在哪里,比不得你能说会道的。”恭亲王妃笑呵呵道。
二人有说有笑,宁康长公主又转向问丹娘:“不知侯夫人尝着如何?”
“挺好吃的,清清淡淡的,也不过分甜腻,配上这香茶还真是解渴解乏。”
丹娘直白了当地回答,又拿了一块细细品着。
见她是真的喜欢,宁康长公主眉眼一软,说笑间又添了好几份愉悦亲切。
在这两位跟前,丹娘是晚辈,没有发话她也懒得掺和一脚,安静地坐着听就是了。
只听宁康长公主话锋一转:“现在谁不知道如今宫里最得意的就是她了,咱们这一回少不得也要带些东西回去,你就不要与我一样了,免得惹了那祖宗不快活。”
丹娘心头一惊。
很明白长公主说的是谁。
只是……这话也是能随随便便在旁人面前说的?
一向恭持有礼的老王妃也了然笑道:“瞧你说的,不过是打醮祭祀带回去的物件,她能挑什么,好歹也是做贵妃的人了,总不能这点东西都不入眼吧。”
“那可不好说……”
宁康长公主幽幽一叹,又端着茶水浅浅吃了两口。
这时谢二到了丹娘跟前,有些不好意思道:“听说后山的紫薇、茉莉都开了,不如侯夫人随我去观赏一番?”
谢二分明是察觉到自家婆母说的话不便给外人听到太多,出面打圆场来了。
丹娘放下茶盏:“好呀。”
二人出了厢房,远远朝着后山散步过去。
身后的丫鬟们倒也没有跟得太紧。
正是初夏时节,这山里原就比城中凉快舒爽许多,竟隐隐有着浓春未尽的错觉,望着满山盎然的浓绿,还有那点点花色弥漫,丹娘顿觉心情大好,连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