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县属浸蚀山地,地形为低中山和矮丘陵峡谷,沟谷纵横。境内最高峰位于董宗保,也只有海拔1674米。而那个溶洞,就在这个区域里。
上山的路有些滑,好在海拔低,氧含量充足,体力还算能支撑。
但是空气相当湿热,就像在桑拿房里一样。没走几公里,陈品如和其他几名同事浑身就湿透了。
走了近4个小时,终于来到溶洞。
这个溶洞是5年前发现的,前期工作做得非常好,溶洞前刚好有一片平缓的草地,生物所与当地政府合作,在这搭了一个临时的休息所。
在夯实地基的时候,意外打通了这块草地下的一个小溶洞,口小内大,温度较低,面积正好和一个实验室大小相当,真是老天开眼,得到了一个天然实验室,省却了很多降温设备。
当时抬上来的最大的一个降温设备是个小冰箱,用来存储一些需要冷藏的或冷冻的样品。
因为和大溶洞基本一致的温度和湿度,其他东西都可以直接放到溶洞实验室里,而不必放冰箱。
简易房就建在这个实验室溶洞上,溶洞口就在简易房屋内,使居住和实验合二为一。睡觉起来就可以走下溶洞干活,门都不用出。
前期生物所的研究人员来过好几批,对这个洞里的蝙蝠及其他生物进行了取样考察。
老陈作为分子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的专家,主要工作并非病毒学,他主要研究这里的蝙蝠种群是从哪来的,在这里生活了多少代,有什么变异。来过两次,所以也比较熟悉。
队伍由老陈带队,老李和王小宝是主攻病毒采样和分析的,赵大头负责协助他们三人,也就是打杂的。
晚上在这睡觉别有情趣,房间虽然是简易房,但是足够牢靠,不怕任何野兽的侵袭。不过现在山林里也没什么大型的野兽了。
白天柴油发电机供电,兼给电瓶充满了电,晚上关闭噪音奇大的柴机,靠电瓶能满足给冰箱,照明,和一个对着他们床狂吹的风扇供电。
蚊帐非常管用,听着大型轰炸机蚊子在蚊帐外无可奈何的飞来飞去,安然入睡。
第一天和第二天的采集很顺利。
在地洞实验室里分离样本,并保存在了冰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