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一声,这一路走来,沿途就有不少的灾民,可这位韩知府,居然还在吃喝玩乐,根本就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唉!”
南宫若兰轻叹一声,抿了一口茶水,摇了摇头道:“那楚王何尝不是如此,这等年月,居然还想着吟诗作乐,简直就是可悲。”
“真是可恶!”
姜白衣冷哼一声。
南宫若兰一杯茶饮完,付给老者三文钱,这才缓缓起身,轻叹一声道:“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好诗呀!”
看着南宫若兰渐渐远去,那书生再也坐不住,脸上满是激动的神情。
“的确是好诗。”
老者又为炉子添了一些柴火,他混迹在市井之间,更了解这民间疾苦,对于南宫若兰的诗词,感受更深。
“这南宫若兰果然如传闻一般,才思敏捷,诗词脱口而出。”
书生一脸羡慕的神情,当初若是自己读书有这十分之一的才气,也不至于做这要命的营生。
“既然楚王只是找她写诗,那我们还有必要调查她吗?”
此时书生突然想起之前的那个话题,楚王本就喜欢诗词,见到一位诗仙到来,请上楼去,这也十分的合理。
“这未免太巧合了些。”
老者眉头深锁,他们刚要去调查南宫若兰,南宫若兰就出现了,而且让他们知晓了黄鹤楼上的事情,这简直就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多年密探的经历,让老者心思十分的缜密,就算如此,依旧有所疑虑。
“如果南宫若兰说的是真的,到处都是灾民,我们派人过去又能如何?”
书生脸上有些怒意,现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作为太安城最大的谍报组织,却是只能够在这里盯着一位藩王,怎么想都不舒服。
“你也是寒门出身?”
老者察觉到了书生的心态变化,有些好奇的开口,人却是在拨弄着炉子里的炭火,天越发的寒冷了,炭也开始变贵,可要省着点烧才行。
“是!”
书生点了点头,一脸严肃的看着老者道:“当初我科举失利,大先生将我带入皇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