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直接收入囊中,不再理会最初的盟约。
金人的理由是,燕云十六州皆是金兵浴血奋战得来,宋军除却苦劳之外毫无功劳,并未如约形成对燕云之地的辽兵的夹击之效,因此属于败盟在先,故最初盟约理应归于无效。
宋朝廷却认为包括营平栾三州在内的所有燕云之地尽属中原故土,皇帝还指示蔡京等内阁僚臣查阅府册图籍,编纂而成了《燕云诸州沿革辑略》,当做十六州理应归还大宋的证据。
土地的争抢是要凭实力说话的,仅凭一些史志材料的汇编,就想要把金人到手的州郡讨要过去,事情哪有这般的简单法儿?
宋朝皇帝赵佶的原则是,宁可每年多给些岁币,再多给些岁币,甚至在岁币之外再另增加些屈辱的条件也无所谓,定要保证燕云故土的完璧归朝。
金国方面则态度强硬,表示仅许归还燕京及其附属州县,原辽国西京道所属的云、应、蔚、奉圣、、等州不在归还范围之内,而且索要的岁币绢帛数额之巨,远远超过宋朝君臣的预想。
在宋朝做出巨大让步的情况下,于岁币之外又接受了不少的屈辱条件,两国商定了将燕京归还与大宋的大致章程。
但道君皇帝赵佶意图侥幸,抱着少赔些钱多得点儿地的目的,恳请金国皇帝派出使臣到汴京,敲定关于燕京归还的详细议案。
金帝吴乞买猜测到了赵佶的用意,答应下来之后,便派出了以一根筋着称的娄室为贺宋正旦使,李靖为副使,前往汴京与大宋君臣就燕京归还及每年岁币之数额进行最终商讨。
娄室本是功勋卓着的战将,性骁勇多英略,耿直寡言,战场上冲锋向来有进无退。于对辽对宋之争执,向来主张强硬,分毫不予妥协。
金帝派出娄室为此行特使使,大出宋廷君臣意料之外,纷言于此可见金帝不肯稍予退让的态度之坚决。
这一切,萧太后早通过细作掌握得清清楚楚,知道娄室接受了出使宋廷的任命,已由燕京启程,渡过了白沟河边界,正行进在前往汴京的路上。
但萧太后却不想把这消息立即告诉张梦阳,只拿一些娄室行踪不明,需遣人打探之类的言语把他稳住,一来是见他与莺珠两情相悦,想让他们在一起多相处一些时候,二来也要细细地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