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一派坦荡:“只有郡主能服得住文臣武将。臣也是其中之一罢了。太皇太后娘娘坚持由平王登基,一片私心计较,全然不顾大局。日后青史留名,只怕也未必是什么好名声!”
“你!”郑太皇太后差点被气得晕厥。
赵公公手忙脚乱地扶住郑太皇太后。
董侍郎既打定主意要拥立郡主,自不会退缩,继续道:“女子干政,也是从太皇太后而起。太皇太后若坚持女子不应理政,这些年朝堂里的太皇太后党,又是从何而来?”
“你……”
“请太皇太后娘娘睁开眼看看,这满朝臣子,有几个支持平王。又有多少拥立郡主!如果太皇太后娘娘坚持要平王登基,到底有多少人心服口服?以后谁来辅政,谁能决定朝堂大事,谁会攫取皇权,一桩桩一件件都会令朝堂分崩离析。”
“请太皇太后娘娘从大局着想,为大梁选择最合适的继承人!”
说一千道一万,要立新帝,确实绕不过郑太皇太后。
毕竟,郑太皇太后是皇室中最年长辈分最尊之人。以宗族礼法而言,只要郑太皇太后铁了心反对,姜韶华就不能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
郑太皇太后面色铁青,显然就是打定主意反对到底了。
董侍郎董侍郎便是口灿莲花,说上了天,郑太皇太后咬死一口不同意,那也无可奈何。姜韶华或许还是能坐皇位,那就得动用一些不那么正大光明的手段……
金銮殿的门外,忽然传来一些嘈杂的动静。
是谁胆敢来惊扰大朝会?
郑太皇太后夹着满腔怒气,转头看去。然后便被惊住了:“李氏,你怎么来了?!”
脖子上裹着一层层厚实纱布走路颤巍巍全凭宫人搀扶的白发妇人,正是李太后。
众臣也是一惊,纷纷拱手见礼:“臣见过太后。”
陈长史迅速看向自家郡主。
姜韶华显然也颇为意外。她默默地注视着李太后,在心中反复揣测着李太后的来意。
李太后被扶着慢慢走到郑太皇太后身边,用尽力气挤出一句:“韶华继位,我儿地下有知,定然赞成。”
这一句,如石破天惊。
又似惊雷骤然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