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太皇太后有些不满:“考了之后,选谁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姜韶华道:“女科选拔由礼部来操办。董尚书行事周全老道,熟悉科考规则。到时候必会制定出合理细致的女科选拔规则。郑家既有才学出众的闺秀,到时候定能在女科考试中大放光彩。”
总之,嘴皮子磨来磨去,就是不给个准话。
郑太皇太后就不是讲理的人,仗着身份辈分胡搅蛮缠:“哀家不懂这些,总之,这女官的名额,要给郑家留一个。你答应哀家,哀家就不和你计较蒋员外郎被发落到内务府的事了。”
立在一旁的赵公公,都有些听不下去了,默默将头转到一旁。
姜韶华此时很怀念正在休沐的陈舍人。身为天子,有些刻薄话就不那么方便。
如果陈瑾瑜也在,以她的牙尖嘴利,应几句不太中听的回去正合适。“等女科考试结束了,再议此事。”姜韶华到底还是没一口应下,一杆子将此事支到了半年以后。
待去了宁安宫,没等李太后发问,姜韶华便主动张口说起了女科一事:“……我要设女科,是为了选些得用的人在身边当差做事。不过,这和宫里的女官不同。从女科考出来的,是女进士,有正式的官身文书。”
“李家若有合适的姑娘,不妨早些温习读书,做些准备。”
李太后比郑太皇太后委婉含蓄多了,也没有仗着后族身份大肆索要好处的意思,闻言沙哑着声音道:“皇上说的有理。哀家这就打发人去李家传个话。便是皇上有意抬举,李家也得有真才实学拿得出手的姑娘才行。”
这态度就对了。
因为时间地域和读书的限制,第一届的女科选拔,注定了只能在小范围内选人。也根本绕不过郑氏李氏王氏这些庞然大族。
不过,想考中女科,得有真才实学。想直接分果子,那是绝无可能的事。
……
李太后和郑太皇太后都赞成女科,礼部堂而皇之地开会商议细则。这一桩注定了会载入史册的举动,竟没有生出太多波折,顺顺利利地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从皇庄回宫的崔渡,听闻此事,也大加赞成:“这不就是中央选调嘛!这办法好!”
中央选调。姜韶华默默品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