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 第213章 须城(1/6)
    由于晁盖的心慈手软,张文远和黄赟的车队顺利地通过了梁山泊的辖区,冬月二十八的下午,一行人终于到了须城西郊。须城位于大野泽北岸与北清河的交汇口,和济州一南一北共扼梁山泊的咽喉之地。不过他可比济州繁华多了,即便虽然现在已经是冬天,水泊的边缘已经结冰了,但湖中央还是有船只进进出出,足以见得这里的繁华。

    在中国的古代,大宗物资的运输主要依靠水路。唐朝和五代时期,朝廷就开凿了沟通中原与山东西部的运河广济河,因为河宽五丈,又名“五丈河”。到了唐代后期,五丈河被泥沙淤积失去了漕运功能,但是到了五代的后周时期,朝廷为了运输山东的物资到都城洛阳,后周世宗再次疏浚了五丈河。

    大宋开国以后定都开封,距离山东更近,开封所需的粮食、丝帛等物资都需要从山东调运,朝廷更是多次疏浚、整修五丈河,并拓展其水源,使之在漕运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

    当时朝廷以开封为中心修建了汴河、蔡河(惠民河)、金水河和广济河(五丈河)四条重要的漕运线路,合称“漕运四河”。其中五丈河为东路,“京东之粟,自五丈河历经郓州、济州、兴仁府至京师”。从开封外郭东北的咸通门出发,东流经定陶,折向东北,在济州的合蔡镇注入梁山泊,北岸与北清河相接,形成纵贯山东西北部,总长超过千余里的庞大漕运体系。

    须城就位于这条千里航线的中心附近,它地处梁山泊与北清河相接的东北岸,承东启西,北清河沿岸的齐州、淄州、青州及附近各山东州县的漕粮,都要首先集中到河边的周转仓库,然后溯北清河而上运抵郓州枢纽。之后再汇入梁山泊和五丈河沿岸的漕粮,逆流而上直达开封。

    庞大的转运贸易让郓州的税收大为增加,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郓州商税收入就达到三万两千贯,在山东排第二,仅次于青州。得益于漕运的发达,郓州也因此聚集了大量的人口,据崇宁年间(公元1102年-1106年)的统计,郓州就有13万户、四十多万人,在山东各州中名列前茅。

    看到如此繁华的一个大城,众人心里都十分震撼,就连张文远这个后世见识过不少超级大城市的人都小小地震惊了一下,“早就听说须城繁华,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