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不是问题。
完全是找茬。
木匠师傅也没多说什么,就说减半就减半吧。
你不仁义。
但我的活儿还是会做完。
听到这话。
地主心里洋洋得意,暗道这木匠是个傻比。
两天后。
最后一点东西也弄好了。
地主果然只给了木匠师傅一半的钱,给钱的那天,还专门把几个儿子,以及同族的侄子叫过来,免得这木匠不依闹腾。
在那个野蛮的年代。
男丁既是劳动力的保障,也是武力值的保证。
我家有五个男丁,你家只有一个男丁。我家打死你家男丁,我大不了让一个男丁去抵命,而你家就绝后了。
这种在现代人感觉很不可思议的思想,至今在一些落后地区依然存在。
在那些地方。
壮劳力少容易被欺负。
家里弟兄少,吵架都要弱几分。
当然。
现代社会比起以前肯定是要好很多的,至少有官府镇压,不至于跟以前那样过分。
以前么。
不止是外人欺负。
缺了男丁。
同族也会吃你的绝户分你的田地。
祥林嫂与第一任丈夫没有儿子,丈夫死后连自己都被婆家给卖了。
就算有孩子。
孩子如果太小,丈夫死了一样很危险。
有的是办法逼死你。
让你被浸猪笼。
等你孩子长大了,还会以你为耻,因为全村全族的人都说他娘不要脸,是破鞋。
他会反过来感激族中叔叔伯伯。
是叔叔伯伯给他饭吃。
所以在与邻村争夺水源的时候,他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
最后被对方打死。
嗯。
他为村里做了贡献,允许他进入祠堂。
当然。
不是所有地方都这么恶毒。
有坏人。
就会有好人。
也有全村帮助孤儿寡母,各自均摊出一点口粮来养活他们。
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