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是正确的。”
那位急脾气的学生有些不悦,跟同伴小声私语:“现在的大一新生都开始学中庸之道了,咱们大一的时候可没这么多心思。”
“好了好了,讲座要开始了,我可告诉你,今天你少开炮啊!别每次都让我们帮你吵架。”
“吵架也是一种学习进步的良好方式,你们就是太保守,再说谁让你们帮我了,你们都坐好了看戏就行,不,看我开炮”
甄蓉蓉等人都是哭笑不得,敢情今天他们坐在了一尊大炮的旁边。
文乐渝拉了拉李野的衣袖,笑着对他摇了摇头,好似在说:“别在意,京大这种热血青年多了去了。”
李野笑着微微点头,表示自己没在意。
这会儿的大学生,都非常的直率,跟眼里容不得沙子似的,逮住一个小问题,不管你姓甚名谁,不管你地位多高,都敢跟你吵上两个小时。
而后世的大学生,就失去了这份热血和执着,大家都变现实了,没有实际意义的争吵,都懒得浪费力气。
这看似“理性”的转变,丧失的却是某些积极进取的动力和信念。
距离讲座开始五分钟,经济系的张教授提前到场,跟他一起从小门进来的,还有一些年轻的老师,以及一群特殊的学生。
李野看到了中村直人,还有几个黄头发的留学生。
前排的那尊大炮鄙视的说话了。
“真是稀奇啊!一群学生竟然跟老师坐在一起,他们就不觉得德不配位吗?”
“老于你小声点儿,别惹张先生发火啊!要不然谁也救不了你。”
“我又不是说张先生,我是说前面那几个,去了一趟菊花,回来就了不得了”
那尊大炮显然也是很怕张教授,声调不自觉的就弱了下去。
现在的京大经济系,中青年教授被称为老师,老教授们则被称为“先生”,听起来有些老派,但这是大家表达尊敬的方式。
张教授虽说年纪不老,但在国内经济学圈子里也是大拿级别的人物,再狂妄的学生,在他面前也要收敛几分。
“咳咳,时间到了,我们开始。”
“森岛通夫对马克思经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劳动价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