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怎么样?”
晚上,方明华对自己的媳妇宋棠棠说道。
宋棠棠穿着棉睡衣,坐在电脑边,认真看着屏幕上的文字。
其实,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宋棠棠都要看看方明华写的内容,今天看完最后一部分,长叹了一口气。
“真是触目惊心啊,没想到下岗职工的生活如此窘迫,我原以为你写的《纺织姑娘》,小说中描写的那些女职工生活已经很惨,和你这篇报告文学中写的,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实我想说的是,现实生活往往比文学更复杂,更精彩。”方明华意味深长:
“所以,我写成更接近现实的报告文学而不是小说。”
“可是。”宋棠棠的语气略带忧虑,她转过来看着方明华。
“我担心,你写的过于真实,问题过于尖锐。《延河》不刊登报告文学,你如果投《当代》《人民文学》,我担心有可能发表不了。”
方明华听完沉默了下才说道:“所以,我准备投《收获》,或许结果会好点。”
既然决定,方明华就打印出来,直接邮寄给申城的《收获》杂志社,还给杂志社副主编肖岱打了个电话,简单说明情况。
一周以后,方明华接到肖岱打来的电话:“明华,触目惊心,简直触目惊心啊。”
肖岱在电话里感叹道:“其实,不仅在东北地区,就在我们申城,现在也出现国企工人下岗问题,只不过矛盾没有东北这么尖锐。”
“随着改革的深入,将来问题会更突出,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也是我写这篇报告文学的初衷。”方明华解释道。
“你说的对,鉴于你这篇报告文学篇幅比较长,我们打算从明年元月份开始,分两期刊登。”
“多谢。”
“谢什么?明华,现在《延河》成了你的自留地,这几年你很少投稿给别的杂志社,以后还要经常合作啊。”
“一定,一定。”
既然《收获》杂志社全文刊登,方明华就不再操心此事。
今天外面下着大雪,整个西京城白雪皑皑,但方明华家温暖如春,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