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发言大家不当然会泛泛而谈,各自都准备了发言稿——大家都提前写好,方明华也不例外。
首先发言的就是小组牵头人张先亮,作为文坛的老大哥,不仅仅是在宁夏,在国内整个文坛都很有份量。
他的发言题目也很“惊悚”
《九十年代文学是灰色的》
“谈论80年代文学,有一种确定感,当今文坛许多作家,包括这次来开会的,特别是年轻作家,如明华、莫岩、贾平娃、余桦、刘振云、梁晓声、苏童等,要么已经颇负盛名,要么完成了处女作或代表作的发表,他们的根基在80年代的土壤上深扎,枝叶在90年代繁茂。
人们似乎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境况下,被一把推进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写作,再次拥有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有个作家叫王干,今天没来开会,前不久他出版了一本书叫《王干随笔选》。他用“散装”来形容他新结出版的这本书。
其实“散装”也可以用来形容90年代的文学形态,作家“下海”进行市场化写作,影视对文学的冲击,文学期刊发行量急速下滑,严肃文学在通俗文学面前失去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读者已死”——这是提前了20年的一种预见……
导致“散装”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当时的文学成为一种无形暴力下的牺牲品,而这种无形暴力,可以视为社会急剧转型后,思想与文化呈粉碎性形状,没法再凝聚人的共识与力量。放弃文学,成为一种宿命”
张先亮在发言,方明华和韩少工两人坐在一起,窃窃私语。
“喂,明华,我发现张先亮发言有些悲观啊。”韩少工说道。
“要不,他的题目叫做《九十年代文学是灰色的》?”方明华低声笑道。
“你认为呢?”
“我总体认可他的说法,不过灰中还是有亮色的。”
“我还是比较乐观,我认为文学还是很有前途的。”
韩少工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和张先亮最后半商半文不同,韩少工一直活跃在文坛上,包括后面办策划文人杂志《天涯》,也没有离开文学。
轮到方明华发言,他发言的题目叫《私人化写作流行和畅销书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