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起云涌之下涌现了太多的强人政治案例,这些案例当中自然有可以视作典范的案例存在,同样也有可以视作“典范”的案例存在。
强人政治确实如同艾吉奥所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稳定,但这样做往往会积累大量的民怨。
即便老百姓的生活真的变好了,他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国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人心往往是很难得到满足的,尤其是当人民吃饱了以后,他们要的就更多了。
没吃饱的时候,大家想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吃饱,而吃饱了之后他们想的就多了,想要更好的衣服、想要更高的劳动报酬、想要更大的房子、想要更多的表达政治诉求……
套用原世界珀菲科特看到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同现有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一个铁腕压服一切的统治者。”结合自己这几年的亲身体验,以及原世界的大量案例作为参考,珀菲科特对这一切其实认知相当的清晰:“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是一个不断的带领着整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体制。
这个体制要确保整个国家的领导者不会持续性的无作为,能够长期、高速且稳定的维持国家发展。
更准确的说,是能够让国民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为此他们甚至可以短暂或者长期忍受物质上的不满足。”
这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曾经的世界两极之一,红色政权当时最为人所诟病和后世抨击的,就是他们的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巨大的差距,以及民众生活需求方面的低质量。
他们免费给国民分房子,尽管那是赫鲁晓夫楼这种既不好看、住起来也不舒服的鸽子笼。
至于其他轻工业品更是只解决有无,而不考虑好不好的问题。
但无可否认的是,当时的红色政权除了它刚建立的那几年和最后解体前的那几年,它的国民生活需求都得到了满足,甚至可以说十分优渥。
著名的厨房辩论就是其最直观的体现。
“比如说你在北境所做的一切?”艾吉奥看向了珀菲科特,觉得珀菲科特自己就是她这套理论最直观的体现。
“如果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