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营私。”
“张居正当国十年,手中的权力接近于宰相。”
“于是张居正也利用职务之便,大力提拔自己的儿子、门生、朋友、同乡。”
“最过分的是,万历二年科考,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落第,张居正一怒之下竟想停止开科五年。”
“由于反对声太大,再加上他的次子张嗣修也要参加科举考试,方才作罢。”
“万历五年科考,张居正的次子张嗣修、三子张懋修都榜上有名,张懋修还被钦点为状元。”
“当时的两位主考官,申时行与余有丁都是张居正一手提拔起来的故旧,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
张居正:不是我喜欢任用自己人,而是为了顺利推进改革,不得不用自己人。
他的改革措施一经公布,就引得众多反对派口诛笔伐。
改革措施也是需要官员去推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任用自己人没办法推行改革。
对于任用自己人这一点,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至于什么结党营私,他是不认可这一点的。
反对派人员众多,他要是不结党聚在一起,还怎么对抗那些反对派,还怎么顺利推行改革措施。
说他结党可以,但他结党是为了改革,可不是为了什么营私。
“第四点,权势太大,行事太招摇。”
“张居正的权势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史书上有详细的记载。”
“万历六年,张居正回乡安葬完父亲后,起程北上返京。”
“其所过之处,地方长官都亲自迎送,行长跪礼。”
“路经襄阳时,襄王也为张居正设宴接风。”
“按照当时的礼制,朝中大臣不论官阶多大,在见到藩王时,也要执臣礼。”
“而张居正见襄王时,仅执宾主之礼,略微作一长揖就完了。”
“襄王宴请时,张居正居然还位居上座。”
“连藩王都不敢怠慢张居正,张居正权势之显赫由此可见一斑。”
“树大容易招风,历朝历代,权势过于显赫的大臣,最终的下场大多不太好。”
襄王:没办法,张居正权倾朝野,本王也不得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