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33章 大清唯一的皇帝(7/14)
两银子可以买150斤大米,这样的养廉银俸禄足以让他们一家衣食无忧。”

    “而对于在京官员则发双倍俸禄和奖赏银,不被生活所困,且能生活安逸的各地官员们自然也就不会冒着危险贪污了。”

    大明朝千千万万的官员听到大清官员的养廉银这么丰厚,一个个羡慕得两眼发红。

    只有他们才深刻的明白,养廉银有多么的香。

    他们虽说是官员,但每年的俸禄少得可怜,想要养活一家老少难上加难。

    不是他们非要贪污受贿,而是被逼的没办法。

    他们大明的官员要是也能有养廉银,哪里会有这么多的贪官污吏呢!

    一个地方县令就能有四千两的养廉银,着实让他们羡慕。

    “不过,雍正深知只有保障了农民的安定,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

    “明朝张居正提出的一条鞭法对农民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一直没能实行下来,于是雍正决心完成它。”

    “为了更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改革赋役制度,雍正强力推行摊丁入亩的制度。”

    “这从法律上取消了人头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动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雍正还完善了密折制度。”

    “雍正的心思非常缜密,他需要了解全国各地每天的情况,才能较好地掌握住他的权力。”

    “康熙时就有秘密奏折,是皇帝的心腹所写,内容包括风俗民情、官场隐私、地方治安等。”

    “这种奏折直接送到皇帝手中,别人不得开启。”

    “皇帝看完加注批示后,直接返回给本人保管。”

    “这样,皇帝通过奏折就可以直接同官员对话,了解详细的实际情况。”

    “雍正认为这是个了解下情的好办法,于是扩大了可写密折人的范围,各省督抚、提督和一些中下级官员等都可以密折奏事。”

    “如此一来,雍正既能对全国各地的情况了如指掌,同时又能严密地控制地方官员。”

    “密折制度的发明,能够使皇上更有效的全面了解,朝廷众臣及民间的实际情况。”

    “也使得朝廷众臣人人小心谨慎,不敢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