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军机处是为数不多的向公众开放的展馆之一,出的藏品中便有雍正皇帝命令宫中的能工巧匠特制的专门放置奏折的匣子。”
“为了保证奏折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泄露,匣子上的小锁只有两把钥匙。”
“一把分发给得到皇帝特许上折奏事的官员,另一把则由皇帝自己掌管。”
“奏折匣的广泛推行,使得皇帝的耳目遍及全国各地。”
“而对各级官员来说,利用奏折秘密言事更像是一种皇帝赋予的权力。”
“因为除非经过皇帝的允许,任何人都无法得知奏事者在奏折中所写的内容。”
“如此一来,中央朝廷与地方官员的公私事件和人际关系,事无巨细,皇帝都可以从奏密折中直接了解到。”
“同时地方与中央之间,除了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之外,又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
“这样扁平化的监察体系,在民主体制日益发达的今天,恐怕也不一定能做到。”
“而在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期的清朝,却成了惩治吏治腐败比较有效的工具。”
“但是,由此也造成一种弊端,即大臣之间可以相互告密,下级官员可以越级举报。”
刘彻:满清虽说是入主中原的蛮夷,但不得不说还是有一些能耐的,这个奏折制度就很不错,朕非常喜欢。
他身为皇帝,一下子就敏锐的发现了奏折的妙处,让他不禁大为欢喜。
奏折对于他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监视全国各地,加强对全天下的掌控力度。
他要是把奏折推行到全国,就相当于在全国各地安插了耳目。
如此一来,天下各地发生了什么大小事,他可以快速的知道。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让各地的官员不敢贪污腐败,毕竟说不准身边就有人告密。
奏折制度虽然有一些弊端,但优势也非常明显,他很难不动心。
一想到这里,他在心中暗自琢磨,或许可以把奏折制度拿来大汉用一用。
“现在存世的奏折稿本中,康熙年间的奏折共有三千余件。”
“而只有十三年时间的雍正朝,却有奏折四万一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