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晚清时期的老百姓也是大为震动。
尤其是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对谭嗣同感到敬佩的同时,也明白了变法这条路在中国彻底走不通,唯有革命推翻满清政府才能拯救中华儿女。
“戊戌变法失败了,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新政,除去京师大学堂之外,全部废除。”
“整个中华帝国刚刚燃起的希望之光,随即被扑灭,中国人民又一次陷入了集体迷茫。”
“民族危机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在加深,中国到底将要往何处去。”
“关于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很多解释,因为康有为的政策太过于激进,政治经验不丰富,又太过于狂妄,到处树敌。”
“也因为光绪皇帝太过于年轻,没有权利,当然这些都是原因之一。”
“然而根本上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力量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救国尝试的失败。”
“康有为主张民权,本质上主张的并非中国劳动人民的权利,仅仅是部分知识分子的参政权。”
“康有为和广大中国人民是脱节的,羸弱的刚萌芽的资产阶级没有力量,只能到处向各种势力妥协,到处卑躬屈膝。”
“和帝党的合作是向封建地主妥协,想引入伊藤博文是向帝国主义妥协。”
“在封建顽固派势力的百般阻挠面前,终究不堪一击。”
“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他大大启蒙了当时的中国人民权观念广泛传播,封建皇帝的权威发生了动摇。”
“这也为后来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共和革命之说开始取代变法维新。”
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神情很复杂。
中华民族遭逢大难,他们知识分子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戊戌变法上面。
可如今戊戌变法以失败收场,让他们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不少有志之士开始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他们认为维新派的改革行动急躁冒进,导致大量措施缺乏人手实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戊戌变法的改革行动进行的很仓促,维新派没有考虑到一个新事物的出现,社会大众也需要有接受的过程。
加之当时很多有实权的人还是守旧派,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