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之后,就是伊藤博文和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现在让中华遭受巨大耻辱的日本敌人堂而皇之的来到京城,还要被光绪皇帝和康有为聘请为改革顾问,一跃成为大清国的座上宾,这让他们老百姓如何能接受。
“康有为拜见了伊藤博文,把光绪和慈禧的分歧说给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没有呼应,康有为明白,只说请伊藤博文设法劝说慈禧变法。”
“那天夜里,本来反对信任袁世凯的谭嗣同,在康有为的坚持之下,带着必死的决心访问了袁世凯。”
“如果杀荣禄围颐和园,你就是救皇上的第一功臣。”
“袁世凯听完大惊失色,表面说道杀一个荣禄就像杀条狗一样。”
“但是心里盘算自己的枪和火药都在荣禄那里,天津小战掌握的兵力只有7000人,京城数万兵。”
“一边是年轻皇帝和没有实权、不懂政治的书生鼓吹家。”
“另一边是久经政治场,经历权力斗争洗礼的慈禧。”
“袁世凯已经有了答案,但袁世凯并没有明确答应,也没有拒绝。”
“这天晚上,慈禧太后和康有为同时发动。”
“什么都不知道的光绪刚从颐和园回来,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平静的夜晚了。”
“9月19日凌晨,谭嗣同见完袁世凯回来。”
“康有为已经知道策反袁世凯失败,大势已去。”
“大家纷纷劝康有为走,加上光绪已命康有为离开北京,康有为决定次日清晨坐火车去天津。”
“9月20日,光绪在慈禧的严密监视之下,借接见了伊藤博文,问了一些变法的问题。”
“袁世凯也正在马不停蹄的赶往荣禄那里,急急忙忙的去把政变的事情报告给荣禄。”
谭嗣同:我就知道袁世凯不可信,不应该把希望放在袁世凯身上。
他和袁世凯打过交道,隐约可以感受到袁世凯并不是真心推崇变法改革的,而只是客套话而已。
袁世凯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趋炎附势之人,并不是一个为了理想愿意为之奋斗的爱国人士。
所以老师让他去策反袁世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