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险可守。”
“眼看奉军节节败退,北伐军就要一统全国。”
“日本人坐不住了,决定亲自下场干涉。”
“4月19日,田中义一通过驻上海总领事馆警告国民政府。”
“如果在济南附近战争,日本便会出兵。”
“面对日本的威胁,白崇禧态度坚决,主张强硬还击。”
“而蒋介石则在回电中称,日本出岳不足妨碍北伐之进展,决无因外兵中止革命之理也。”
“表面上,蒋介石很强硬。”
“然而,在日本干涉问题上,蒋介石却是说一套做一套。”
“5月2日,日军第六师团5000余人开进济南,与北伐军爆发正面冲突。”
“当天晚上,蒋介石得知消息,担心引发中日战争,决定对日军的挑衅不加抵抗。”
“其在5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屈何以能伸,不予何以能取。”
蒋介石:虽然我也很想干小日本,但为了避免爆发更大的冲突,一时忍让也是没办法的事。
他的北伐军马上就要统一全国了,小日本这时候跑出来横加阻拦,他自然对小日本极其痛恨。
可他也明白,不管他再怎么对小日本不爽,小日本的实力摆在这里。
一旦选择对小日本开战,他是没把握打赢小日本的,而且甚至会有全军覆灭的风险。
北伐军一片大好形势,要是因为和小日本的冲突,使得他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到时候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不管小日本如何挑衅,为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他不得不忍辱负重。
“5月3日,见北伐军示弱,日军不顾国际公约,冲入国民政府驻山东交涉署。”
“将公署主任蔡公时的耳朵、鼻子割去。”
“然后又割掉舌头,挖去眼睛,拖至院落与公署内的其他十余名外交人员一同用机枪扫射而亡。”
“如此凶残之举,驻济南的英美领事看不下去,出面调停。”
“但日军不仅拒绝接受调停,反而还威胁国民政府在12个小时内下令解除济南城内的中国军队武装。”
“蒋介石思索再三,选择继续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