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的人。”
“对此,后世学者也各持不同意见。”
“有人认为荀彧忠于汉室,从迎接汉献帝回许县,令天子得到保护,到后来的不同意曹操称公,都显示了他对汉的忠心。”
“也有人认为他一辈子都是在为曹操出谋划策,是曹操的谋臣。”
“无论荀彧是汉臣还是魏臣,他都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张居正: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许荀彧从投效曹操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悲惨命运。
从理性角度考虑,荀彧清醒地认识到汉不可为。
于是拥护曹操重造天下的大业,并建立了赫赫功绩。
但与此同时,荀彧与旧王朝之间在情感上又有藕断丝连的联系。
封建伦理纲常礼教的阴影始终笼罩在荀彧的心头,让他难以挣脱。
不过荀彧尽管有些矛盾,但纵观荀彧的一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个人成就。
其一,便是辅佐曹操统一北方。
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首先平定徐州、宛城、淮南,消灭吕布、张绣、袁术等以稳定兖州后方。
再出兵与袁绍相争,逐步统一北方。
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有退兵的打算。
荀彧极力劝谏,最终一战而胜,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最终消灭袁绍,攻占河北。
其二,劝谏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
曹操奉迎汉献帝前,江东的孙策以及河北的袁绍都有奉迎汉献帝的打算。
荀彧劝谏曹操迅速行动,将汉献帝从洛阳迎接到许昌。
实际上掌控中央政权,在政治上获得对其他割据军阀的绝对优势,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三,就是向曹操大力举荐北方士人。
荀彧从袁绍处转投曹操后,先后举荐了荀攸、戏志才、郭嘉等人。
这些人才全都得到曹操重用,各尽其能,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