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要的是过程,失败也坦然接受,成功了也就说明自己的能力,至于成果的受益者是不是自己并不重要。
“智及认为姚广孝天资聪颖,对他颇为赏识,并向他传授了诸多佛学知识,姚广孝也因此深得佛法。”
“洪武四年,朱元璋下诏命高僧赶往南京。”
“永乐十年,姚广孝回看早年所撰《道余录》,将之重新抄写后对外流传。”
“朱高炽继位为帝后,再次对姚广孝给予表彰。”
“朱棣自登基后便十分重视思想统治,持续推进史料文献的修订工作。”
姚广孝和三国的贾诩很像,看透了一切名利权势。
不仅没有对姚广孝卸磨杀驴,反而把最器重的嫡长孙朱瞻基交给他来培养。
“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明成祖朱棣登基,改第二年为永乐元年。”
“两人情谊深厚,交往长达二十余年,姚广孝也将席应珍视为至交好友。”
姚广孝一生未婚,他用计太深,应该是怕殃及子孙。
封侯拜相,太子少师,死后配享太庙。
姚广孝:我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却不能被家乡人理解。
因此,永乐帝带兵转战中原之时,委托姚广孝镇守北平,使得姚广孝在北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元末年间,姚广孝出生于苏州相城的一个医学世家,其祖父、父亲和长兄皆行医为生。”
“建文二年,燕军东昌之战战败。”
“朱棣数次前去探视,赐金唾壶,并问他有什么要求。”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借助姚广孝的和尚身份帮忙。
“因兵力有限,燕军难以长期驻守攻下的城邑。”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逝世。”
“并称朱棣秉受天命,是太平天子,不必担忧不得民心。”
“朱棣器重太子朱高炽,并且有意培养隔代接班人,希望朱瞻基之后可以继承朱高炽的功业。”
姚广孝无疑是位阴谋家,但这个阴谋家精通佛道儒三家,超然于物外。
“姚广孝想到僧人溥洽被关在牢里已经很久了,希望朱棣能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