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年春,再次到赵普的府邸安抚慰问,赏赐钱财,增加其俸禄。”
赵匡胤宴请一众高级将领,装作喝醉酒的样子试探这些将领。
“960年末,赵匡胤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的一天,召见赵普询问国家长治久安的计策。”
“宋太宗听到消息后非常震惊悲痛,赵普侍奉辅佐先帝,和他也有旧交情,赵普果断能决断大事。”
赵普解决事情的能力,据他所知都是从《论语》中学习到的。
“赵匡胤对赵普的恩宠渐渐疏淡了,开始下诏参知政事来分夺赵普的权力。”
一般而言,皇帝大多喜欢搞专制主义。
而赵普自从为相之日起,经常不顾个人安危,违抗皇帝的旨意。
他得知后勃然大怒,没有想到赵普竟然如此胆大妄为,竟然敢蒙蔽圣听,私烧奏折。
由于帝王高居庙堂之上,接触不到外界的人才,因此就需要百官之首的宰相能向皇帝推荐合适的人选。
总的来说,赵普私德有亏,于国有功。
“宋太祖派出使者快速前来安抚慰问,并封魏国公,享受宰相待遇,让他在家中养病。”
“宋太宗赵光义召问,赵普表示希望在机要部门来观察事变。”
由此可见,谏言是需要胆识的。
“不久,赵匡胤把赵普调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
这与历史上某些王朝末期纲纪废弛的黑暗时代相比,至少还是属于比较明朗的时期了。
同时赵普主张赏罚分明,处理事务公平公正,不拘私情,即使是帝王也不能以自己的喜怒好恶而滥用法令。
杯酒释兵权之后,禁军统兵权被分化,且统兵权与调兵权在之后也分离。
朝廷储君的案件,赵普出主意,为赵光义背负不孝不朋友的名声。
“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的人,请赵匡胤讯问他们,后来得以存活的很多。”
赵普便认为赵匡胤已经错误,赵光义不能再犯错,而大狱便由此构成。
“镇阳豪门大户魏氏很欣赏赵普,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考虑到赵普有大功,他当众斥责官员维护赵普。